大学生"返家乡"社会实践精神,是当代青年将赤子之心熔铸为使命担当的生动写照。他们用专业知识浇灌乡土热土,在田间地头践行青春誓言,把家国情怀化作服务群众的切实行动。这种精神的内核在于赓续乡土文明基因,以创新思维激活传统底蕴,用实干作风架起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,在个人成长与乡村振兴的共生共荣中,奏响新时代青春建功的激昂乐章。
为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、服务家乡的发展中坚定信念、增长本领、作出贡献,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,2025年寒假,我校学子们,积极参与社会实践,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,感悟奉献精神,促进自我成长。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他们的精彩瞬间和学习心得吧!

农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2023级3班的阿米乃·麦吐尔孜说:“此次实践经历对于我来说,是一次温暖与成长并重的深刻体验。展望未来,实践中孕育的责任意识将如同不灭的星火,持续照亮前行的道路。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,我会继续参加此类活动,矢志不渝地践行志愿服务精神,在充满人文关怀的征途上,努力改善受助群体的生活境遇。通过自己专业规范的公益实践,持续传递温暖与希望,让爱的力量永续绵延。”

中医学院维医学2024级5班的侯伟说:“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。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,我以志愿者身份跟随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医疗队深入当地基层,知道了乡村振兴需要青年用脚步丈量崎岖山路——在当地村卫生室整理健康档案时,老村医布满老茧的手与发黄的登记册无声诉说着坚守;在健康宣教现场,孩子们触摸听诊器时发亮的眼眸映照着未来。基层医疗工作者既要直面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的困境,又要化解村民“小病拖、大病熬”的传统观念,这份使命让我在随访高血压老人时,陷入沉思。当亲手为李家阿婆调整降糖方案后,她将温热的花生塞进我志愿者马甲口袋的刹那,我忽然读懂:医疗卫生事业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更新,更需要医者仁心的传承。未来,我将带着这份温度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,用医学搭建健康桥梁,构筑防护屏障,让青春在守护生命的日子里绽放永恒芳华。”

药学院中药学2023级1班的秋格鲁克·阿依甫江说:“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懂得温暖他人也是充实自己。过去我对村委会弱势群体了解甚少,觉得离自己遥远。活动中我真实感受到他们的需求,发现微小行动能带来改变。每次问候和帮助都可能成为他们生活的阳光。村委会是个大家庭,每个人都有责任为此增添温暖,此次志愿活动不仅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,更让我懂得了珍惜与感恩。”

艺术学院音乐教育2023级1班的王德永说:“通过为期三周的乡村支教志愿服务活动,我更加坚定了从教决心。初次站上讲台的紧张、深夜备课的疲惫、与留守儿童心灵相通的感动,都化为我成长道路上的珍贵印记。在实践过程中,我系统掌握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技巧,学会了运用多媒体工具制作动态课件,更深刻理解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。当看到学生小芳从不敢开口朗读到自信背诵课文,收到家长手写的感谢字条时,我切实感受到教育工作的神圣价值。未来的学习中,我计划考取教师资格证,每学期至少参与两次教学志愿服务。这次实践令我收获的不仅是专业技能,更有对教育本质的认知升华。我将带着这些经验继续前行。”
新疆和田学院2025年寒假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虽已圆满收官,但学子们用双脚丈量热土、用汗水播撒希望的实践足迹,早已深深烙印在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之中。青春的身影,必将勾勒出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同向同行的动人图景,在时代的考卷上镌刻下奋斗者熠熠生辉的篇章。
(来源:校团委 编辑:陈延虎 审核:伊斯坎代尔·努尔麦麦提)